Jump to...
redirecting...

Log for Ubuntu 台灣社群

[sticker](media:AAMCAgADHQI9GfldAAECKRpor1GONRsocrh2lkb8mMly5JmNOgACoQADwZxgDIzZlQIw0qPWAQAHbQADNgQ@telegram)
面 Linux 始終在錯誤的戰役中取勝 (★ 33 分)

Linux 是全球最盛行的核心之一,卻始終無法在桌面 PC 上取得 Windows 與 macOS 那般主導地位。對於「Linux 桌面之年」,使用者總抱持一種如同預言般的期待:只要某年出現足夠多新發行版或使用者友善的 Linux 筆電,就能促成大批 Windows 與 macOS 用戶轉移。然而,這類勝利經常淪為一場場小規模的里程碑,始終無法撼動主流市佔。

實際上,Linux 在多個層面已有進展:遊戲支援透過 Proton(Valve 開發的 Windows 應用相容層)、Steam Deck (Valve 製 便攜型遊戲機) 的 Linux 生態持續擴張;硬體相容性改善,越來越多廠商釋出免繁瑣驅動程式設定的裝置;精緻發行版如 Pop!_OS、Fedora、Ubuntu 降低新手門檻。只是這些「勝利」多半讓 Linux 更像 Windows 與 macOS,而非開創專屬優勢。

錯誤的戰場始終在於社群過度關注技術內耗:systemd(Linux 系統啟動管理程式)引發的「init 戰爭」、桌面環境 GNOME (GNU Network Object Model Environment)、KDE (K Desktop Environment)、XFCE (XForms Common Environment) 之爭,以及 Snap、Flatpak 等封裝格式的宗教式辯論,對於一般使用者毫無吸引力。真正促進採用率的,是流暢直觀的使用者體驗、與常用應用程式的無縫對接,以及硬體廠商的緊密合作。換句話說,要讓非技術族群放心跨越平台,就要提供如 Apple Rosetta 2 那般零門檻的相容層與一致性體驗。

要真正推動 Linux 登上桌面主流寶座,需要從易用性、應用生態、硬體協調與領導力四大面向著手。Valve 用 Steam Deck 示範了策略願景與軟硬協同如何塑造出高質感體驗,證明當有明確目標時,Linux 完全能滿足大眾需求。唯有相關發行版、硬體及軟體廠商建立起共同方向,並由核心團隊負責整合與策略規劃,才能讓 Linux 從嵌入式與伺服器領域躍進成為一般消費者的首選桌面系統。

Hacker News 上,多數評論者認同原文論述卻補充,桌面 Linux 發展背後常由 Red Hat、IBM、Intel 等大廠提供資源,使得 GNOME、systemd 等關鍵決策更貼近企業需求;普通使用者卻缺乏參與途徑與透明度,難以理解開發者的優先順序。另有聲音指出,封裝格式與發行版眾多雖帶來創新,也讓軟體發行與支援成為莫大負擔;有人認為競爭可持續最佳化生態,但最終仍需仰賴 OEM(原廠設備製造商)預載 Linux 並簡化安裝流程,才能真正吸引 Windows 10 到期用戶。像 Linux Mint、Zorin OS 已成功趁勢吸引大批前 Windows 使用者嘗試。

👥 61 則討論、評論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41779
Linux 用戶怎麼那麼愛搞宗教戰爭
因為自由啊,windows 和 mac 根本沒有選擇 window manager/init process/... 的機會,哪有發展宗教戰爭的機會😅
本身就是理念之爭
也不會有太多自由軟體用戶希望看到大一統的東西吧
Vim 大師 (★ 166 分)

VIM Master 是一個輕量級的瀏覽器遊戲,透過簡短關卡教授 Vim (Vi IMproved 編輯器) 的核心移動與編輯指令,免安裝,開啟 index.html 即可開始練習。遊戲支援 Normal 模式與 Insert 模式,並提供螢幕上的狀態列與指令記錄,關卡會驗證最終結果而非僅檢查按鍵輸入。教學涵蓋 `h`、`j`、`k`、`l`、`w`、`b`、`e`、`gg`、`G`、`0`、`$`、`x`、`dd`、`dw`、`yy`、`p`、`i`、`a`、`o`、`O`、`cw`、`D`、`r`,以及 Ex 指令 `:q` 與 `:wq`,並支援數字前綴、多步驟移動、Undo/Redo 等進階功能。

挑戰模式將玩家置於限時情境中,依序完成指令任務以計算分數,即時回饋增添樂趣與競速感。專案僅採用純粹 HTML/CSS/JS,透過 Tailwind CDN 進行樣式最佳化,無任何外部相依或框架,以 MIT License (MIT 授權條款) 開源發布。若要本地執行,可透過 `git clone` 後直接開啟 index.html,或以 `npx serve` 等方式啟動靜態伺服器。

社群回應提及,先前熱門的 vim-adventures.com 雖提供類似遊戲化學習體驗,卻採訂閱制收費,讓人寧可選擇一次付費並取得可離線使用的方案。相對而言,像 vimtutor (預載於大多數系統)、vimsnake.comvim-hero.com 等免費資源同樣能有效磨練 `h`、`j`、`k`、`l` 鍵與字詞跳躍,有使用者甚至借助 nethack 遊戲進行方位移動練習,以強化肌肉記憶。

多數討論者認為互動式關卡降低了學習門檻、提高趣味性,使忙碌一天的使用者也能輕鬆投入 Vim 練習;但也有人批評漸進式鍵位解鎖的設計可能造成學習錯亂,建議先透過 vimtutor 熟悉動作與命令組合原理,而非僅追求按鍵記憶。此外,進階使用者強調應善用標記 (mark)、暫存區 (register)、相對行號、巨集錄製等功能,才能在欄位編輯或批量處理時展現 Vim 的真正威力。

針對改進方向,有人建議在挑戰模式中加入 `Ctrl + [` 作為 `Esc` 快捷鍵,並納入巨集、欄位操作、批次腳本及更多 ex 指令等高階主題;也有人推薦整合 leader key 快捷,在 Neovim 等編輯器中延伸應用。整體而言,VIM Master 提供即開即玩的互動式入門體驗,與傳統 vimtutor 互為補充,搭配日常實戰與指令最佳化練習,方能真正掌握 Vim 這款靈活高效的編輯工具。

👥 61 則討論、評論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41315
跟哲學一樣,各種xx主義
GitLab 多個漏洞

via 香港網絡安全事故協調中心資安快訊 -- 警報及博錄頻道 https://www.hkcert.org/tc/security-bulletin/gitlab-multiple-vulnerabilities_20250828
AMD 稱部分 X3D 燒毀是主機板導致的

AMD Ryzen X3D 系列 CPU 因為其 64MB L3 快取能讓遊戲效能大幅受益,而受到玩家喜愛。AMD 最新一代的 X3D CPU 是基於 Zen 5 架構的 9800X3D、9900X3D 和 9950X3D。9800X3D 在發表後,使用者就透過社群媒體回報了一連串問題,從無法開機到晶片燒壞與燒毀,其中以使用華擎(ASRock)主機板的 9800X3D 使用者情況最為常見——僅在 Reddit/ASRock 頻道上一篇貼文,就記錄了多達 157 起案例。

AMD 高階主管 David McAfee 與 Travis Kirsch 在接受韓國媒體訪問時表示,問題肇因於主機板製造商。部分主機板廠商並未遵循 AMD 的建議規格,有些甚至會將預設電源設定值拉高,以從晶片中榨取更多效能——但這樣的做法在特定情況下會引發問題,對高階 CPU 來說尤其嚴重。

arstechnica.com/gadgets/2025/08/like-intel-before-it-amd-blames-motherboard-makers-for-burnt-out-cp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