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redirecting...

Log for Ubuntu 台灣社群

Ubuntu 推出架構變體 (★ 108 分)

Ubuntu 25.10 引入所謂的「架構變體 (architecture variants)」,讓軟體套件能針對不同層級的 x86-64 指令集架構進行編譯。據 Ubuntu 基礎團隊成員 Michael Hudson-Doyle 所說,這項變革需要修改 `dpkg`、`apt` 以及建置平台 Launchpad,使得相同套件可以針對不同指令集層級(例如 x86-64-v3)製作版本。在這一版中,部分套件已可選擇性地以較新層級的架構進行最佳化編譯,藉此充分發揮更新硬體的運算優勢。這種方式允許使用者在享受效能提升的同時,仍可兼容較舊的硬體環境,而不必像 RHEL 那樣完全放棄舊版架構支援。

從實際面來看,這代表 Ubuntu 將能同時建置多個架構層級版本的套件,讓用戶端系統根據硬體支援情況自動選擇使用。雖然這樣可帶來效能上的收益,但也會付出代價,例如儲存需求增加兩到三倍、建置流程變慢,以及開發者在維護多版本組件時需面對潛在的錯誤與支援複雜度。不過相較於強制升級或排除舊系統的做法,這種具彈性的「自選制」分發方式被看作更友善的折衷方案。

在 Hacker News 討論中,多數參與者關注這種變體帶來的實際效能成效。根據 Ubuntu 團隊的測試,將整個套件庫以 x86-64-v3 重新建置後,總體效能平均提升約 1%,少部分偏運算型 (numerical) 套件可達 1.5 至 2 倍改善。許多人認為,雖然 1% 看似微小,但放大到成千上萬台伺服器的規模,其節能與成本效益相當可觀。另一派則質疑,對一般桌上型電腦或非高性能用途而言,如此細微的改良未必值得投入大量維護與儲存資源。也有人指出,這讓人想起早年 Gentoo 使用者為特定硬體從原始碼完整編譯系統以微調效能的爭論。

部分開發者在討論中延伸至技術層面,提到這與 AVX2 指令集及其後續的 AVX-512 有關,反映出 AMD 與 Intel 在新舊指令集支援策略上的差異。一些人表示,目前 Ubuntu 的做法或可啟發 Debian 與其他發行版在多架構支援的發展方向,甚至可能應用於 ARM 平台上不同浮點實作的分歧管理。不過,也有人提醒,這類操作在實務上需更高的建置成本與鏡像維護能量,若執行不慎可能導致二級版本被冷落而逐漸失修。

綜合來看,Ubuntu 的「架構變體」為長期桌面與伺服器系統帶來一個兼顧相容性與效能進化的途徑。雖短期收益有限,但它為 Linux 發行版首次嘗試大規模分層建置與精準指令集對應提供了雛形。隨著運算硬體更新與能源使用效率愈發被重視,這種細微卻可累積的最佳化策略,有機會在雲端服務與大規模部署場景中展現更顯著的價值。

👥 39 則討論、評論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72579
我現在才注意到 Arduino UNO Q 可以跑 Ubuntu 😳
https://store.arduino.cc/products/uno-q#product-tech
油卡E卡79折,黄金,有能吃的没?
滴滴 @huangyu5173 !!
fS!Iz)?0=VtGy
油卡E卡79折,黄金,有能吃的没?
滴滴 @huangyu5173 !!
]$b.]vWxT=&q_
Perfetto:Linux 用戶端追蹤的瑞士刀 (★ 105 分)

Perfetto 是一套由 Google 維護的跨平台效能追蹤與分析工具,原本主要用於 Android 和 Chrome,但這篇演講展示它如何成為 Linux 開發者在除錯與效能分析上的「瑞士刀」。作者在 2025 年的 Tracing Summit 演講中,以一個 Rust 撰寫的 fractal renderer 範例說明如何利用 Perfetto UI 進行效能問題的調查。此程式使用 Vulkan 進行 GPU 繪圖與多執行緒 CPU 計算,模擬出在 60 FPS 之下偶爾掉幀的場景,方便展示 Perfetto 的分析流程。透過 Perfetto 的多層追蹤能力,他從 flame graph 判讀 CPU 使用狀況,再結合排程追蹤與應用程式層級的資料,最終定位出「自適應畫質更新」功能導致序列化執行,造成 CPU 閒置與畫面延遲。Perfetto 的核心優勢在於能整合各種追蹤格式 (如 perf、ftrace、Chrome JSON、protobuf 等) 並以 SQL 介面進行查詢,同時保留時間維度,讓使用者以互動方式找出效能異常的時段與根因。

Perfetto UI 是一個完全在瀏覽器端運作的網頁介面,具備時間軸視覺化與 flame graph 探索功能,且可自行建置或在本機靜態伺服器上執行。新版 UI 加入了「bottom-up」視圖、時間範圍選取、正規表示式搜尋與多追蹤合併等進階功能,讓開發者能在單一時間軸上同時比對 CPU 取樣、排程事件與應用層執行片段。此外,整合查詢界面支援類似資料透視表功能,使用者能快速篩選長耗時事件、建立調試軌道 (Debug Track),並可直接取得 SQL 查詢作為進一步分析的起點。在實務應用中,Perfetto 也支援 trace-cmd、pprof 與多種格式轉換,使它能串接不同來源的效能資料。開源社群亦有許多延伸專案如 Mesa、VizTracer、pthread_trace、magic-trace、sched-analyzer 與 systing 等,顯示 Perfetto 已成為效能觀察生態系的關鍵工具。

Hacker News 上的開發者們多數給予 Perfetto 極高評價,認為它結合傳統追蹤工具與 SQL 查詢能力,是目前最強大的跨平台效能分析框架之一。有工程師分享自己以 SQL 動態產生追蹤資料並疊加多種來源進行視覺化的經驗,指出 Perfetto 彈性極高且易於整合。部分討論者提到希望能有更輕量、入門導向的教學,而 Perfetto 開發者 Lalit Maganti 回應,可先從官方網站的 Quick Start 或 Linux 核心開發者指南開始。也有使用者指出,如同 Windows 的 ETW (Event Tracing for Windows) 框架一樣,效能分析的複雜度在所難免,重點是工具是否能提供完整資訊鏈。其他開發者則推薦搭配 Python 的 VizTracer 擴充套件,可快速輸出 Perfetto 相容格式追蹤檔並協助找出瓶頸。

另一位留言者認為 Perfetto 的 SQL 介面是它的「殺手級功能」,讓使用者能以資料庫思維處理效能追蹤資料。此外,也有人討論 Perfetto 最近新增對 pprof 格式的支援,強調其視覺化能力已達 Google 內部工具水準,甚至鼓勵開發者考慮開發 `EtwToPerfetto` 以整合 Windows ETW 追蹤。整體來說,社群普遍認為 Perfetto 不僅是 Android 工程師的工具,也逐漸成為 Linux 與跨語言生態中追蹤、診斷與效能可視化的共同標準。

👥 10 則討論、評論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71019
The UbuCon Asia 2025 videos are already being uploaded in the UbuCon Asia youtube channel. Please enjoy it !!

Check the playlist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tS5CHAi1QU&list=PLr8g8zdbZAgGAsS4LwvJnqhfgDhK9PbDP